北京时间: 莫斯科时间: 基辅时间:
   
  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
集团新闻
 
  联系我们
139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4000666139
手机:+13011120186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地区格吉路7-204号
 最新消息  
 
全球贸易平稳恢复,贸易形势复杂化加剧
发布时间:2011/5/12
        日本地震、中东北非战乱、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加上全球通胀、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上涨等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正在导致2011年下半年的贸易环境充满变数。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指出,中国出口增速或降至个位数水平。无独有偶,4月22日,中国商务部综合司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2011年全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同时受通胀影响,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从全球总体局势来看,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7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贸易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4.5%,但预计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将放缓至6.5%。

        如何看待这些愈加复杂的贸易因素,这些因素对未来的贸易环境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来自区域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

        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处长程永如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全球经济与贸易在去年得到了强劲恢复,今年处于平稳增长之中,市场相对稳定,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仍须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比如中东、北非的动荡等。”

        商务部研究院李健研究员也认为:“中东、北非的动荡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将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进而影响到进口需求。”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今年1~3月份,中东、北非的增速已明显下降。“最主要的感受是来自这一地区的订单大大减少了,在广交会上,来自中东、北非、日本的客商亦有明显减少。”李健说。

        与此同时,日本地震及其仍然未结束的核危机,日本经济是否会陷入长时期的衰退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反映到中国的对外贸易上,日本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不到10%,在总的份额上的变化可能并不会太大,但对国内某些产业的影响却将是长期的。”李健说。

        不仅如此,经历去年的强劲恢复之后,2011年,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再次凸显。“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从目前局势来看,很多评级机构不断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体给出向下的评级,是否会爆出类似当年冰岛的突发事件未为可知。”李健表示,“目前,来自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占据了中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即使上述债务危机不会引发二次衰退,但消费需求的下降却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

        值得注意地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判断“中国出口增速或降至个位数水平”一个主要的因素,即源自欧盟经济的不景气。
    出口企业承受双重压力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认为,当前在市场流动性充沛、美元持续走低、农产品供给偏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投机炒作频繁,以及中东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通胀水平不断升温,并正从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步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

        的确,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走低,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同时,考虑到日本灾后重建会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加上重建对原油等重要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看涨。而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直接推动原油价格进入了加速上涨通道,进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胀压力。

        “在各国加大投放货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正在越来越大,这有可能会干扰甚至中断持续的经济复苏。反映在中国的进出口形势上,进口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出口的增速。这是由于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大高于制成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打个比方说,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了50%,而反映在出口的制成品上,价格可能只上涨了10%。”李健说。

        不过,李健预判,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都不会下降,出口的价值增速也不会低于10%,这是因为通胀引发的总体价格都被拉上去了。

        一方面,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变动,将会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也将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相应的挑战。另一方面受制于通胀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及其引发的电力价格及运输价格的上涨,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用工价格上涨,中国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反映在企业出口的微观层面,即进出口总额将上涨,但由于原材料成本以及工人工资的上涨,利润可能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李健说。

        程永如认为:“同时供给需求变化引发竞争加剧,中国企业在品牌、服务、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非价格竞争力将有所增强。长期看,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都对企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的升级与蜕变。”
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重心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年贸易摩擦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金额只有几百亿美元,相较于几万亿美元的出口额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具体到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上就是100%的风险,而行业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这也是贸易保护受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越是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也就越发频繁,这也使得2011年的贸易环境再次充满“不安定”的色彩。

        事实上,早在2010年的广交会上,程永如就曾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出现“再工业化”、“产业回归”思潮,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结合的新重商主义盛行,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的出口贸易环境不容乐观。

        2011年上半年,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消息显示,来自巴西、阿根廷、印度等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的反倾销以及限制出口措施络绎不绝。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突变,一方面发达国家希望恢复制造业,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快,在消费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调整了出口方向,即由发达国家转向这些新兴经济体,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直接形成竞争,而进口增加将直接影响到本国产业的发展,因而可以看到,贸易摩擦的区域重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来自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贸易摩擦现象正在增多。”李健解释说。

        对于未来的贸易保护形势,程永如表示,“贸易摩擦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需要理性思维和全球协作。扩大进口的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贸易摩擦,但是,市场秩序与竞争格局、中外企业对彼此市场开放的关切及其关联度、产业寻求保护的机理、议价能力等问题,也是影响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
 
 
 
                                                                     (来源:网络)

[返回]

139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合作伙伴 京ICP备160572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