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我们 |
139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4000666139 手机:+13011120186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地区格吉路7-204号 |
|
|
|
 |
最新消息 |
 |
|
|
|
中俄贸易:开掘新增长点 |
|
发布时间:2011/10/26 |
中俄双方需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扩大科技和创新合作,不断挖掘和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 2011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在过去的10年,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贸易结构不断改善。2010年,中俄贸易已度过金融危机后最困难阶段,步入复苏轨道,双边贸易额达554.5亿美元,中国首次跃居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为中国第十四大贸易伙伴)。在贸易额快速回升同时,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两国地方政府、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下,双方在油气、煤炭、林业等能源资源领域合作日益深化。 近年来,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未来中俄经贸发展既提供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对新的挑战。 推进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2010年,俄提出反危机计划重心必须从原扶持各部门、企业和居民转向以形成新的工业潜力、现代化、创新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为导向,通过这一调整,在2~3年内弥补由于危机所贻误的中长期发展构想规定的现代化进程。从经济角度考察,其实质是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提倡创新经济。其主要抓手是在未来3年,通过联邦预算投资26亿美元,在莫斯科建立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技术、核能和节能五大产业发展。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俄罗斯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迫切需要大规模吸引外资。近年来俄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完善税收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建设、优化科研领域投入、简化公司注册和移民登记手续等方面的措施吸引外资。2011年俄政府将进一步修改外国投资法,降低食品、医疗、银行等行业的准入门槛,组建专门投资基金,推进资源开采领域的开放工作,并将大大简化引资办理程序。预计随着俄入世和私有化及一系列吸引外资措施的实施,外资流入将会增长。 出售国有资产提供进入新机遇。2011~2015年,俄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私有化。除10家超大型国企和银行外,私有化共涉及114家国有全资企业、864家国家参股企业和73家不动产,涵盖金融、石油、电力、运输、建筑、化工、石化、印刷、农业多个行业,预期2011~2013年私有化收益达1万亿卢布(约合325亿美元)。 关税联盟启动为中国提供更多商机。2010年1月1日,俄白哈三国启动关税同盟,2010年7月1日关税同盟统一海关法生效。2011年7月1日起,三国取消海关监管,货物将实现零关税自由流通,对外将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自2012年1月日起,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将开始运作,合作空间将从关税同盟框架下的货物贸易拓展至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能源、运输、电信、劳动力及检验检疫等领域。关税同盟全面启动意味着一个新的区域贸易集团已在中国周边形成,对我利弊兼有。关税同盟内部海关程序、关税税率、各类技术标准的统一应能提高其进口和投资吸引力,从长远看,将为我提供更多商机。 远东开发战略实施提供参与大项目可能性。2010年1月20日,俄政府最终批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远东发展战略中单独用一个章节对俄罗斯与中国、蒙古的合作做了规划,希望通过开发远东实现与亚太经济体的战略对接。远东开发有可能成为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企业参与远东大项目的机遇将逐步增多。 当前中俄经贸合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需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扩大科技和创新合作,不断挖掘和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 第一,中俄贸易要提升层次,必须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节约资源耗费,走高附加值、低耗能的发展道路,以投资项目推动产业链跨境延伸,在提升量的同时实现质的突破。同时跟进配套服务,推动在俄建立现代化的、规范的商贸物流平台,为中国产品有序进入俄罗斯市场建立规范的营销渠道,在投资和金融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第二,中俄应以结构调整为契机带动投资项目合作。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俄罗斯2020年社会经济中期发展战略提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目前中俄贸易和两国经济一样正处于从规模增长转向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双边合作不仅要着眼扩大贸易规模,更应关注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中俄更需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对中资企业来说,私有化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进入俄市场的一次重要历史机遇。受俄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出售方案亦可能会出现新的调整。中方企业应积极审慎参与俄私有化,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在努力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对私有化方案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评估,充分考虑双方在文化理念、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差异,规避风险,稳妥推进。 第四,中俄还应提升地区合作水平。中俄原油管道、贸易本币结算、跨境运输、木材深加工等重要合作领域均与中俄边境和地方间省区合作密不可分,应积极推进边境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综合效应,提升边境地区合作的水平。
|
[返回] |
|
|
|